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34卷A面
(手抄稿 第十七册 p171)
以后,我们第三个不但要欢喜,而且对这个欢喜要无饱,这个意乐就是内心当中:“啊,不够、不够!越多越好、越多越好!”
所以对我们所修的圆满的事业,就像什么样呢?就像这个,这个印度啊,哎呀,这个天气热得个不得了,说那个象,那个皮又厚,被那个太阳晒得,哎呀!所以跑到那个什么“可意莲池”。那个地方不但水清凉,而且那个,这个所谓花又美丽,又清凉、又美丽啊!就它太阳晒得莫可奈何的时候,跑到那个地方,那种心情。只要这个心情还没有生起来,我们一直努力地修学。等到你修学了以后,有了这个心情,自然而然,一直为这个心情推动你去努力。
p. 316 (12)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tates: Thus, in order to finish the work, I shall enter into it just as an elephant, scorched by the midday sun, comes upon a pond and plunges in.
【如云:“为圆满业故,如日中炽象,遇池而入池,亦应趣其业。”】
我们为了求得圆满的这个因,为了求圆满的果,那么忙这个圆满的业因的时候,就像什么啊?就像上面说的这个故事一样:太阳日正当中的,被晒,那个太阳,跑到一个这么(p172)清凉美好的莲池当中,啊!心里面也应该这样去做,也应该这样去做。总之,这一点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你有了这个力量的话,修学佛法自然解决。
不过到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说:“哎呀!听来是很好,可是修起来为什么心里面这么始终是苦苦恼恼,这个快乐生不起来呢?”原因是什么?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我们要了解,第一个,根本因要把握住,有了这个根本因,进一步是圆满因。什么是根本因啊?正知见,你必定要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这样。而这个事情还是靠什么?靠我们宿生的善根,的的确确的。我们今天有幸而接触了佛法以后啊,这个刚进来的时候,这个力量都很强,一鼓作气。那么这个作气呢还要看个人的善根,有很多人善根足,他可以维持很久;善根差,维持就不久了。
如果说我们诸位修学佛法的的确确上了道,越修越快乐,那是对了。不过这个快乐啊,一定要拿教理来衡量哦!所以佛法始终是什么?最重要的正知见,这个正知见,一定是以无垢的经论的教理作为衡准的。你得到了这个正确的认识以后,因为你所了解修学的内涵,然后呢照着这样去做─从善知识那里。所以必定要善知识的话,就是说他是个经验过来人,然后呢听闻正确的方法。听闻的时候虽然你没有体会得到,可是你一听觉得:“欸,对啊!有道理、有道理。”所以这个还要靠你自己的如理的思择,不是听完了书本(p173)一阖放在那里,那没有用!这佛说得非常清楚。佛的信心叫“净信”,什么叫净信啊?净字的特质是什么啊?哪,就是这个!它的的确确不是说,啊,谁告诉你相信他;如果是你没有如理抉择的话,这个人告诉你这样,那个人告诉你这样,到那个时候的啊,那害了,那就害了。一贯道也是、卢胜彦也是,你跟着哪一个对啊?跑到佛门当中就算你走对了,他就念佛的说念佛,参禅的讲参禅好,你又莫奈何了!
上面说到这个欢喜力的这个心情,这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非常重要的事情。总之,我们要使得自己的内心,对于佛法有了认识以后,然后呢你去如理思惟、如理体验,到那时候自然而然哪,你会生起跟这个法相应的。那么关于这个道理,我想我不必多讲,你们就把前面所说的很多这种事实,来在内心当中,深深地策励自己,遵照那个次第。万一到这个地方还了解得不清楚,那么照前面去找;反过来,当这个地方深的地方,你有了正确的认识,前面那种浅近的地方啊,自然都一一迎刃而解。因为这样,所以你是越学是越快乐,越修是越高兴!就这样,越修是越高兴!
那么这个就是说,当我们正式进入以后,对于我们所修的佛法,能够继续不断的力量是“欢喜力”。而对于这个欢喜力啊,永无饱足之感,永无饱足之感。我们平常说“乃至菩提”,乃至于到成就菩提了,一直要做。这个这句话下面,你们不要误解,以为到了(p174)菩提就不要做了。到了菩提成了佛果以后啊,他永远以这个无限大相应的这种精进力,他不要……任运的就是这样。所以十八不共法当中“精进无减”,他那个精进达到了顶点以后,欸,却是永远以这种大精进力量上前。这个是理论是如此,我们看看事实呢,喏,不是吗?佛在世的时候,他为老比丘穿针、伺候病人,处处地方说明这个事情。哦!一个年纪老的比丘,补衣服看不见哪,唉呀,这个针怎么穿也穿不过去啊!他就说:“唉呀,我现在年纪大了,这个看不见,哪一个人帮帮我忙啊!”佛听见了马上过去,然后呢,“哎呀,你不行啊,我帮你忙!”这个老比丘一吓,什么?佛来给他穿哪,“喔唷,不可以、不可以!”欸,他马上啊他就给他穿。
有一趟佛在那儿生病了,那么不大舒服,在那儿休息。那么阿难为那个新来的,新戒的年轻比丘们讲说,讲到“精进”两个字,佛就,虽然病了,就坐起来,说:“阿难哪,你在那儿讲精进啊!”阿难说:“是、是、是。”啊!他听见了无比地欢喜。这个处处地方说明什么?“无饱意乐”,不要说行,乃至于听见这个名词就欢喜。说我们前面曾经说过,《入行论》上面告诉我们:“困难不应退,皆以修力成,先闻名生畏,后无彼不乐。”大家还记得这个偈子吧!这个困难不应该退,这个退绝对不是被困难而退,为什么呀?真正重要的不在困难不困难,而真正重要的在应该不应该。你如果正确地了解了以(p175)后,说:“喔,这才是应该做的!”应该做的事情你不要怕,你只要是如理地去修习,一定能够成就。就像平常事情,先头你听见它的名字,喔唷,就害怕得要命!到后来没有它啊,哎呀,你还少不了咧!
我们常常举一个比喻说辣椒,哎哟,第一次尝到那个辣椒,吐了个半天,用水弄了个半天哪,啊、啊!我自己怎么样我忘记掉了,容或有、容或没有;可是我的的确确看见那小弟弟们,喔唷,吃了个辣椒,弄了个水啪了个半天,哎,哭啊、闹啊!欸,但是等他长大了,他就没有辣椒没有味道,就是这个样。所以我们现在也是那样,尽管开头有困难,你只要如理去做的话,到后来啊,哇!不要说去做的时候你欢喜得不得了,一听见这个名字啊,你在病当中都坐起来。那是谁啊?佛,他亲自告诉我们,这件事情这么个好法。想想看,你有这样的精进力量,哪一样事情做不成功啊!现在说实在的,我们哪,为了这种世间的小小的利益,哎呀,忙得是放不下,这个放不下。这事情前面一再说的,这个眼前的小利,将来究竟有没有结果都放不下,何况这个佛法!最可怜的,始终,前面告诉我们的。这些一步一步地,如理地这样上来。
这样呢,虽然无饱足,欸,妙了,虽然无饱足啊,他下面还告诉你,虽然你无饱足啊,又要停一下。现在固然在我们没有修的时候,他教我们赶快站起来,要努力;真正(p176)修的时候,他还很巧妙咧!告诉你─暂止息,你还要休息、休息,不过这个休息是暂时的。下面看,
p. 317
(4) The power of relinquishment. If you become physically or mentally fatigued from your perseverance, you must rest for a while.
【◎ 暂止息力者。发勤精进身心疲劳须暂止息,】
这个“暂止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前面,从胜解开始,然后由于胜解得坚固,而欢喜行持的时候,那个时候策发我们努力去做。那个时候去做的时候啊,我们身心都会疲劳的时候,当这个时候的它要休息,要休息的!一直要等到你身心完全调柔了,完全调柔了,跟定慧完全相应了,那个时候自然任运是“无功用行”。为什么要这样呀?他下面解释这个道理。
Otherwise, you will become exhausted and very disheartened, thereby later preventing your joyous perseverance.
【若不尔者则极厌离,能障后时发精进故。】
他说假定你不休息的时候,那么弄到后来,你呀,唉呀,感觉得疲倦得不得了。因为疲倦,所以你就心里面是厌患;因为厌患,你就远离精进;因为远离了精进,以后就没办法认真修行了。所以这个修行这个东西,的确要得其善巧,使得我们越修越快乐。
我们上面刚才讲那些事情,就真是可怜哪,靠宿生的善根推动我们,结果我们进来了以后,没有得到如理的方法,是越修越苦。善根深厚一点的还咬紧牙关,可是一点味道(p177)都没得,这个是好可惜的事情,好可惜的事情!那么现在呢,得到了,欢喜呀,他还要让你停止。欸,前面我曾经跟大家说过,我自己的经验也是如此,将来你们体会了一定会体会得到。我相信在座的,有的同修说不定也已经体会得到,当你正在恰到好处的时候,让你休息一下停下来的话,你虽然身停了,心里面哪,哎呀,你一直在想!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何况是你累的时候,这是一个最佳的方法。所以你把握住了这个原则,正知见得到了,你怎么做就对!不过呢,下面说:
Immediately after you have rested, persevere again,
【休习无间仍发精进,】
欸,等到休息了一下,等到疲劳恢复了,继续地努力。
and when you have completely finished your earlier activity, do not let this satisfy you. You must joyously persevere at other, higher activities.
【前事究竟,不应以此便为喜足,应于上胜更发精进。】
下面这句话很重要啊!短暂的一点事情,是,累的时候要这样地休息;然后呢当你这样精进,那件事情究竟圆满了以后啊,还不可以停止哦!不要“以此便为喜足”,在这个上面还要什么?“应于上胜更发精进”,比你现在做的那件事情,还要向上、还要超胜地继续精进。这个话怎么讲?这个话怎么讲?这个点对我们是特别重要!不管我们现在修学是从哪一个路进去,说持戒、学教、参禅、念佛。哦!我们刚开始进入佛门当中,说受(p178)戒,哎呀,然后呢战战兢兢那个戒相,然后做的戒相当中啊,完全百分之百地做对了,那个时候不要停止。不要说:“哎哟!我做对了,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你错了!我们必定要懂得“法、体、行、相”这个次第;就算法、体、行、相圆满了解了,你晓得戒是什么啊?是定、慧之基,真正的根本是在启发定、慧,戒只是破烦恼,定缚、慧杀,这样的!这个才是持戒。所以在这种状态当中,不要说我们还没有碰到边的人不会诤论是非,你是我非;就算你那个戒相持到,哇,像佛一样,那正好那个时候,你有了这个基础深入定、慧。就算你得到了定、慧以后,趁这个机会,然后呢济度众生,众生无边,你哪有停止的时候!
学教也是,现在我们学了一点,哎呀,懂得了,好像样样都懂。唉!我自己以前一直犯这个毛病,所以我说到那里,那是以很忏悔的心情,告诉大家我的毛病。因为懂得一点点文字,哎呀,什么都懂了,眼睛从这里搬到那里。喔唷!看看世间看不见一个人,这样。啊!就除了我以外什么人都看不见─错了、错了!这“教”不是说你讲得头头是道,三藏十二部样样看过,不是呀!它讲的内涵是什么?所指的特质是什么?你怎么样把这个特质运用到自己身心上面,怎么样把法界有情,一切能够从生死苦海当中解脱出来啊!
>然后参禅、念佛也是如此。所以不要说我们现在这个参禅连它什么都不懂啊!大彻大(p179)悟了,绝对不是说:“欸,大彻大悟了,好啦,我眼前便是快乐人也!”那个祖师有这个说法的,这个话对不对?对,这是鼓励我们的。但是另外祖师们说,说:“你未悟以前是如丧考妣。”悟了以后呢?大彻大悟了以后他怎么说啊?“如丧考妣!”欸,妙咧!古来的人他最大的事情就是父母之丧,是莫大于此。当然你没有悟,哦,这个生死事大;那么你开悟了呢?开悟了他还是这么忙,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念佛的人也是如此,我们不要说得到一心不乱了,对不起,错了!你觉得得到一心不乱了,不对!所以我一直说,如果说你现在的念佛─我说我念佛是念这四个字,是的,你把四个字挂在口头就够了,那往生不往生不要去管它。可是很明白,假定你得到正见的话,你说我不是为了这个事,不是为了这个四个字,是要求往生。实际上呢,真的目的为求往生吗?不是啊!
求往生到了个边地,就好像我们现在这个穷人啊,唉呀,这里战乱,想赶快逃出去,跑到那个地方去啊,结果别人在那儿发大财,赚大钱,你跑到那儿做个乞丐。唉,想想,不行、不行!到那个时候你还要努力对不对?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要去是干什么啊?成佛。所以以前我也策励大家说要求上品上生,究实说来的话,你求上品上生的概念还不对。那么,为什么要念佛啊?我要成佛,很简单。所以你必定在因地当中,这个因要完全做对,说我为了要学这个。所以尤其是现在,引导到我们大乘当中,大乘的特质是什么?(p180)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什么啊?要尽法界、虚空界一切有情,没有一个遗漏,使他们个个成佛。然后在你选择过程中,觉得“阿弥陀佛”这个人了不起,我要学他,你为了要学他,你要亲近他,那时候你念佛。
所以那么那个时候念佛了!现在我们的条件不够,以前的念佛啊是实相念佛,说现在不对,我观想,说观相,乃至于只有持名。所以你能够这样做的话,现在固然散乱的拼命得到一心不乱;得到一心不乱了以后啊,还要从一步一步上去。所以你要从所谓“凡圣同居土”的边地来进入,一步一步到上品;上品上生了还不够哦,还要进一步,“方便有余土”我可不要去,要进入“实报土”,要生到“寂光土”,那个才是我的目的啊!所以他上面说,告诉我们:“前事究竟不应以此便为喜足,更应于上再发精进。”很重要喔!
始终记住一句话─如此因感如此果。你事情还没有做你先已经想了:“哎呀,我啊,反正只要怎么,这样就算了!”你忙了个半天,等到你结了果了以后,就算得到,对不起,然后你停在那里,因为你当初就是这样。所以这个事情啊,我们要千真万确,如果想我们要得到圆满果的话,佛法告诉我们的─因。这个是有一个办法,只有一个办法,我们要晓得自己无知,要如理地学最圆满的因,最圆满的因。所以我们假定一开头了解了这一点,那作法就完全不一样,作法就完全不一样!
(p181)所以我常常感觉得,本论给我的太多殊胜的教诫,让我们哪……。对我们的住在这里的同修来说,我想我们常常听见的,说“若要佛法兴,莫非僧赞僧”、“不要毁谤别人”等等。这'个话常常听见人家说,也挂在口头,可是动不动啊就是批评是非。然后呢,欢喜念佛的人就说:“哎呀!念佛实在,这个参禅是口头禅、又难!”欢喜参禅的人又说:“啊,这个念佛是老公公、老婆婆的事情!”好像事情不够味道。那么学教的人说:“你们这些人道理不懂,是盲修瞎炼!”欸,为什么原因?根本在这里。
是,你一开头时,你目标如果放正了以后,这个问题都没有了。这话怎么讲呀?简单地来说,假定说你一开头的时候,说这个圆满因你认得清清楚楚?我要成佛。是,然后你这个最正确的,有人反对吗?我想在座的没有一个人例外的,百分之百地不但同意,而且全部说:“我要这个!”然后呢,要想得到这个,你有了这个正确圆满的认识,在这个圆满的认识当中,找到你相应的路,然后这样你步步上进。必然将来你要究竟圆满,究竟圆满的,一切都要学,所以你为了究竟圆满起见哪,眼前我们学的只是学相应的那一部分;相应的那一部分,这个成就了,一步步上去。
我们像爬楼梯一样呀,说我要登那个摩天大厦,可不是一步跨上去的哦!怎么办呢?眼前相应的跨一步。我绝对不是跨了一步停在那里,“好啰,哦,跨过啰!”对不起,只(p182)跨一步。现在跨一步的目的:再上一步、再上一步、再上一步、再上一步……,现在你的目的登到这个地方。是啊,眼前我力量不够,是没有错,那么跟我相应的,我只有学教;跟我相应的,参禅;跟我相应的,眼前这样!所以本论一开头的时候就告诉我们说:眼前能做的是做,不能做的啊,绝不能因为不能做的弃舍它!恰恰相反,不但不弃舍,正是眼前做的是把因慢慢地积累了,障碍去除,资粮集聚,可以步步上升。
所以我晓得,我要成就圆满佛的时候啊,将来一定都要学,既然要学,我因地当中这个因种先下得正确,我当然将来样样要学啊!一方面要把自己学,一方面把佛法要圆满无缺地维持在这个世间,帮助别人。结果我做不到,我只能念佛,看见他参禅:“欸,好啊,你帮了我的忙!”你学教:“好啊,你帮了我的忙!”他持戒……那么我们每个人做起来,这不是好了吗?所以你有了这个认识以后的话,正因为我只能念佛啊,我就拼命赞叹不是念佛的人,其他的每一个也是如此。必然的你在这种条件之下,上面所说的轻而易举做到。结果好处,嘿!妙了,是你的,佛法也就圆满了,而你在因地当中一点不错。等到那个时候你念佛念对了,固然是持名念佛念对了,再上升啊,然后你把念佛法门透了,然后呢你再学别的啊!最后样样东西学好了以后,然后你济渡众生─你欢喜什么我就给你什么。欸,你的佛愿才能圆满哪!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p183)所以这个地方说啊,“前事究竟不应以此便为喜足,应于上胜更发精进”。这个要从因到果,注意哦!这个因就是我们眼前下去的第一念。不要现在处处地方都是求眼前的、小小的地方,“哎哟,就这样算了!”处处地方讨一个小便宜,讨一个巧,这个错了。你必定在因地当中要注意,我决定要做圆满的因!事实上做得到做不到?事实上做不到,正因为做不到,所以要你要这样去下圆满因嘛!你做到了,做到了你就是佛了,你还在这儿干什么!这不是道理很简单吗?正因为你现在做不到,正因为错,所以你必定要在因地当中一步无错。现在你下的因种已经弄错了,你谈什么果呀!这不是很简单吗?所以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哪,是不应喜足,要从这个地方开始认识哦!要不然的话,你这个不应喜足这个两个字的话,文字可通,实际上摸进去,就摸不到的,你只是摸摸文字而已哦!现在我们继续。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s: When my strength declines, I shall leave the task so I can do it later. When it is really done, I shall set it aside, seeking the next task and the next.
【如云:“若时力衰乏,为从故暂舍,为趣从后故,善竟即应舍。”】
我们现在真实如理地去做了。那么做了一些时候啊,慢慢地做得很累了,或者是体力的衰,或者是心力的疲,那么为了以后继续精进的话,暂停一下。休息以后啊,努力向上,所以呀这样地步步上进,这个是对于过程当中。同样地,做任何一件事情,当这件事情做圆满了以后啊,舍掉了,马上再继续进步。
The next task is important,
(p184)【此后所说极为重要】
这个后面就讲的是非常重要哦!
because if you consider each earlier good quality sufficient, this will be a big obstacle to the attainment of many higher attributes.
【若以前德而为喜足,则能障碍修证众多胜功德故。】
这个太重要了!假定你在这个上面不认识,就以这个作为沾沾自喜,就以为足够的话,在修行的广大的功德啊,那障碍太大、太大。前面这个精进一度,你们务必要好好地认识。前面已经说过,今天再说一遍,关于这个“忍、进”两点,太重要、太重要了!
The above presentation shows how to joyously persevere. Do not overexert yourself. You must avoid both being overly intense and being overly relaxed, so make your effort continuous like a river.
【此又显示发精进规,谓应俱断,太为炽然,功用过猛及太散缓,当恒相续如瀑流水。】
这个地方又特别地说明一件事情,这个暂止息力啊,特别说明,这个发精进的这个方法,这个善巧应该得其中道。这个过分的都不可以,太猛炽然不可以,太散不可以。所以佛就调琴喻,调得太紧了绷断掉了,太散了那个琴弹不出声音来,不行!那像什么啊?像这个“瀑流水”一样,一直继续,这才对。关于这一点我们要了解。
所以这个精进一定有几个特质,几个特质。那个大家还记得《瑜伽师地论》上面告诉我们,第一个是“披甲精进”,然后呢“加行精进”,然后呢“无下、无退、无足”。在(p185)第一个披甲的时候,就是我们心理建设的时候,这个认识要十足十的,要十二万分。百分之一百不够啊,还要超过一点,百分之一百的话不够,这个是心理建设。然后你真的去加行的时候啊,欸,不要说百分之一百不可以,百分之一百二十固然不可以,百分之一百都不要。你有一分力量用三分,有三分力量用七分,要保留一点,就是这样。等到慢慢、慢慢地力量越来越强,这个才可以。所以前面告诉我们,这里又告诉我们要这个样!
The glorious Matrceta's Praise in One Hundred and Fifty Verses states: In order to make yourself more exalted you never overexerted or relaxed too much. Thus your good qualities are indistinguishable by former and later phases.
【吉祥敬母云:“修殊胜德时,尊曾无急缓,故尊诸胜德,前后无差别。”】
喏!真正修这样的殊胜相应法的时候啊,世尊他做的时候是恰如其分,不太急、不太缓。因为能够这样,所以他一直在上进,所以他前后没有什么差别。我们常常说龟兔赛跑,你别看那个乌龟跑得慢,却先到、却先到!
Bo-do-wa also said: The scouts of Se-mo-dru-wa, for instance, never get there. But the scouts of Chang-wa (Byang-ba)
【博朵瓦亦云:“如席摩主巴之逐盗者无益,应如绛巴之逐盗者,】
他们两个人同样去追强盗,一个捉到了,一个捉不到,为什么?他下面说:
take their time at the start and pursue the robbers until they reach them. Likewise, practice at a measured pace that you can sustain. For example, a louse proceeds at a modest pace but never stops, so it soon arrives; whereas a flea takes great successive leaps and then stops, so it never gets there.
【初先预备,次乃至未及盗处而追,如是缓追,又须耐久。譬若全不停息,速猛而进,走至极乏,坐不能起,等同未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