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45卷A面
(手抄稿 第十九册 p3)
所以这个时候叫:
p. 565 (11)
【不应误解沉没惛沉为一事,】
沉跟惛是两件事情哦!惛沉的时候,
【惛沉虽不向余境流散,而俱无明净二分。】
惛是什么呢?虽然它散是不散,不会胡思乱想,但是呢明跟净两个东西都没有。
【沉没则有净分而无明分。】
这个是它的差别,是它的差别。这个详细的在《广论》上面说得很清楚,所以你们正修的时候,关于这个地方,每一个地方一定要弄清楚,每一个地方弄清楚。
(p4)【如云:“沉没谓于所缘,心力放缓,不能明了缘取所缘。虽有净分而无明了取境之力,即成沉没。”】
这个才是沉没。对于你所缘的这个心的力量,慢慢地放缓了,放慢了。这个地方的放慢跟后面的舍是两件事情哦!所以它每一个地方的行相,都是细致得很,错一点点你就走上错路了。那个时候因为这样的心放缓,对于所缘的不明了了,那时候清净哪,好像动都不动很清净的样子,但是呢明了取境的力量没有了,那个时候沉,那沉相不是惛相。
【又云:“有说,心不向余境流散,俱无明净之惛沉为沉没者,不应正理。”】
因为有一类说,你只要心没有散乱,那个时候明、净两样东西这个都没有,以为这个就是沉的话,这个不合理的,所以这个是辨“惛”跟“沉”。
p. 566
【由此亦可了知惛沉之相。】
你从这个上面就了解了什么是惛沉。
【沉没从惛沉生,】
我怕大家误解,所以那个沉没单单用一个“沉”字来表示,惛沉用(p5)惛字来表示。为什么?这个惛就是沉没的因,这个我们要晓得的。然后呢这里边有两个,沉本身在:
【有善无记二性。惛沉是痴分,】
沉本身在善无记两样当中,惛在痴分当中,所以这个不一样喔!所以这个沉本身是善的、无记的,这样,这是不可记别。真正的定是啊,一定是什么?能够记别,一定是善。所以细微的沉相是无记性,那个时候就不对了,但是它还是善的。这个“惛沉是痴分”,一定是不善的,这个不一样,
【是不善性或有覆无记性。】
这我们要分清楚。所以那个惛沉啊,或者是“不善性”,或者虽然无记,是“有覆无记”。有覆无记跟前面的无记,前面是无覆无记。为什么叫作有覆无记?它这个无记,是不可以说明记别─就是它善是不善,那个时候心里边没有力量,但是呢,一切的烦恼跟着而来的;由于这种状态所覆,然后呢烦恼跟着来了,这个叫有覆无记。无覆无记的话,这个烦恼不会跟着来的,只是说你没有辨别它,它这个业本身不别善、恶。譬如说你走路,规规矩矩地走路,这个走路无所谓善、无所谓恶,但是那个走路不会说烦恼跟着来的。然后你坐在那里痴痴呆呆的话,那像胡思乱想,那妄想贪瞋痴都跟着来了。所以这两个一个是无覆无记,一个是有覆无记,这我们要清楚的。喔,随举一例啦!
【如是沉没起时,若相微薄,仅起少次,则可策心坚持所缘而修。 】
(p6)如果沉没生起的时候,如果很轻微的,或者是偶然来的话,那么你只要心里面一提,那就行了。
【若沉没厚,或数数起,则应暂置所修法而修对治。】
如果说这个沉没厉害,而且不断地来的话,那你停止,下座,不要再继续坐在这里,一定要修对治法!前面已经说过了,如果你对这个不修对治就让它去,你还坐得很好的话,那以后养成习惯,那很难改、很难改。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要练那个腿,要先练那个心。而且真正有的完整的教授都很清楚,你心练好了,那个腿不要练,它自己来。当然,现在譬如一般来说,禅堂里面照着规矩,它练腿也有它的特别的好处的。那个时候你咬紧牙关,那个腿痛得要命,可是心里面跟那个腿斗,心里不在那儿睡,那个好,很好!先把那个心对那个腿,对完了以后,那个心本身哪,然后呢还在那儿活活泼泼的,那个时候次调心。那个时候倒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种次第我们要弄得清楚。
【其对治法,如《中观心论》云:“退弱应宽广,修广大所缘。”又云:“退弱应策举,观精进胜利。”】
那个就是对于这个“退弱”,就是沉没的一种相状,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把你所缘的(p7)广大,或者是精进,精进提起来。为什么要这样呢?
【退弱沉没之因,谓心太向内摄,或由放缓取境之力,】
因为“退弱沉没之因”,是“心太向内摄”, 你摄得太紧了,你收得太紧了。所以你“由放缓取境之力”,或者是放缓了,或者你取境的力量啊,或者是太紧或者太松。太紧的时候也会,太松的时候
【心渐低降,】
乃至于,
【或由睡眠惛沉等因,心觉黑闇。】
这个地方的对治,就是说太向内摄的时候怎么办呢?
【初之对治,当以观慧观察所缘令心广大。】
这是第一种。第二个呢就是你放得太慢了,唉呀,好像一个调琴一个调得太急,一个调得太缓。第二个呢,调得太缓的时候,怎么办呢?
【第二对治,应当思惟三宝功德菩提心之胜利,人生义大等功德,令心策举。】
那个时候你就想:哎呀,这个三宝的功德。因为心缓的话,唉,你就觉得提不起来,这个味道。那个时候你就想:哎呀!三宝有殊胜功德。当有想到那个好处的时候,那个心(p8)自然而然它会推动你。“人身义大等”就是暇满等,这个时候使得我们心里面策举。
那个时候我们要懂得哦,想、行两样的心所的不一样,我们五蕴当中啊,是想心所跟行心所的不一样。不是你去想三宝,而是说一定要修习以后,跟行心所相应的这个功德,它有一种推动的力量;想心所没有这个力量的,因为没有这个力量,它没有策励你、推动你的心举起来的力量。所以像这种地方,我们每一个地方,必定要把这个了解得清清楚楚。注意哦!这个地方再说一遍,这了解的绝对不是文字,你如果了解的文字的话,变成功你诤论是非的宝贝,然后把你送下恶道去。这个时候你要正确认识它确实所指的内在的行相、心理状态,那个是你修行的最佳的宝贝。那可以让你小则超升人天,大则成佛作祖。那么继续下去。
【第三对治,亦应令心策举,及作意日光等光明相,或以水洗面,或经行等。】
乃至于这个,这个是沉。
【掉举者,若心将现亲友等可意境,即是微细掉举。】
喏,这个。如果心里面将要现起这种“亲友等”,等字就是说,反正你欢喜的那种现(p9)起来的时候,那是细微的,细微的掉举。
【若忽生贪相,即粗分掉举。】
“若忽生贪相”,就是粗分。对于这个可意的,只是觉得:嗯,这个满好。当那个满好的东西你对它有个贪着,很欢喜的时候,那是粗的。
【《集论》云:“云何掉举,净相随转,贪分所摄心不静相,障止为业。”】
就特别告诉我们这个掉举什么呢?就是可爱,“净”是清净可爱相,这个相生起来了─“转”就是生起来了,那个是属于贪分的。那个时候因为心里面跟这个一相应啊,心里面就不能保持那个宁静,因为不能宁静的话,它就不能安住一处。所以这个掉举的行相能够障碍我们得止,这个“业”就是它的作用,这个掉举的作用这样。
【微细掉举之对治,谓心于境将流动时,即应遮止系于所缘。】
细微的掉举容易,它心要动的时候因为你有正知去观察,欸,觉得要动了,马上把它收回来,然后呢安住在、系在这个所缘的对象上面。粗分的对治呢?怎么办呢?
【粗分掉举之对治,谓生已即当了知,摄录其心令住所缘。】
(p10)一生起,还是第一个一定要先了解:嗯!生起来了,然后呢你把那个心,又把它收回来,让它安住。如果这个办法行不通,那么怎么办呢?
【若此不能治者,则应暂停所修法,思惟无常与恶趣苦等,收摄其心。】
就是不要再继续地观下去,另外换一个─思维无常。为什么要念无常?因为这个掉举是贪分所摄的不寂静相,你一想到无常,一想到很快死,一想到这是苦,死了以后要堕落恶趣,还有什么好贪的。啊!那自然而然心就收了。不过这个地方所讲的无常、苦,不是懂个道理哦!一定要照着前面这个次第修过。如果你修过的话,到了这个地方,它那个掉相一起的话,你随便一提它马上现起啦!
所以记得前面讲那个正修的道理吧?说得清清楚楚,讲了除了正修以外,破除邪执等等说得很清楚、很清楚。我们不要忙着说:“啊!我要去修行了。”等到你两腿一盘啊,不是惛沉就是掉举。如果是你没有这个惛沉、掉举的对治的话,对不起,你坐一百年也没有用,一直在这个地方转。你虽然很想把住,这个心这个东西可不像一个猴子一样,你用手可以把得住哦!那个心这个东西还要心来把住的哦,心的把住有它一定对治的方法。所以懂得了个道理没有用的,你一定要如理去修习。所以关于这个道理前面一再地、特别地(p11)详细地斥破,就是这个原因,就这个原因。
所以这个地方有它的特别的好处,每一个地方让你了解了以后啊,你才谈得到。我们现在不要望空啊,啊呀,那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万万使不得。看见它的高,你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眼睛要看得高哦!绝对要看得高,要看得像佛一样。真正重要的,看高了以后,你了解到那个地方去的必然的因果次第,然后呢,从你现在该下脚的那个地方,一步一步地上升。继续下去:
【待掉举灭已,复修前事。】
那么一直等到把掉举灭了。继续下去:
【又《速道论》云:“沉掉之对治当修风心与虚空相合之教授,及强断掉举之教授。”】
喏!这个上面又特别告诉我们这个方法。
【初者,】
那么,就特别说怎么“风心与虚空相合”。
(p12)【谓想自身脐间】
脐间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丹田,
【有一白点量如雀卵,从顶踊出,与虚空相合,即于彼上令心安住。】
有一个白点,那个白的像什么?像“雀卵”,像个小小的卵一样。那么这个卵哪,从我们的这个丹田里边一直向上,从我们的顶门梵穴一直向上到虚空,跟虚空合。那么那个时候,使得这个心在这个上面安住。它为什么沉的时候要这样调呢?沉是心向下,向下低的时候,现在你这样一来的话,先是缘一个可缘的对象,说把心安住在这一个白的这个白点上面,这个卵一样的,平常我们称为是一个点。平常说“明点”,明点是另外一样东西哦,可是明点有广义、狭义的,这个地方也不妨说得广义。广义地来说,就是很清楚地你观了一个点;狭义的,那是一个另外特别的东西,这里我们不提。然后呢,你使它在里面升起来,到虚空当中,所以心即安住,又把那个安住的心向上提策、策举,那就是对治沉的一个好办法。这个是前面。
【第二谓一呼一吸合为一息,于五息中持心不散而修。次修十息,十五息,二十五息等,渐渐增长,持心不散。】
那么还有一种呢,就是如果你掉的时候,心里面换句话说散动的时候,你怎么办呢?那个时候就是数息,一呼一吸叫作“一息”,或者是“五息持心”,就(p13)是,或者十息持心。什么叫五息呢?我们不是说一、二、三……一直数下去数到一百、一千三百五十六、一万三千七百多,这不是!那不晓得数到哪里去了。它数得很简单,数几个,从头来起。所以天台止观很精采,就告诉你数十,它有它的很重要的理由的,很重要的理由的。总之它真正的目的要把你的心收摄起来,数一个单位的数字最容易数,一、二、三、四……。然后呢,十几、一百四十几,那个心哪,不是更增加你的散吗?所以它的理由。所以这个真正完整的教授啊,我们了解了道理固然最好,不了解了道理,千万不要以自己的心,你听见了一点点以后,什么─唉呀,那我这样弄怎么办哪!这个心啊千万使不得,千万使不得。你能弄懂了一定会跟着它去,万一不弄懂的话,最好放掉自己的见解就跟着它。再下面,
p. 567
【或想上风白色,由鼻孔入,渐向下压。下风黄色渐向上提。于脐间相合,修瓶相风。】
或者想上面有白颜色的,从鼻孔进去,这样吸进去,通常它有一定方法,然后向下;下面再向上提,在那个丹田那个地方相合,这叫“瓶气”。我们不要看了以后就要去修喔,这个没有用的喔!凡是这种法门都有它完整的教授的喔!就算那个瓶气的话,那个在修气这个方法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个教授,那个瓶气它都有各式各样的─柔和瓶气、刚(p14)猛瓶气,然后呢各式各样的方法,你弄错一点都会出毛病喔,这是我随便一提。
所以说这个地方只是一个大纲,你正规修里边的法门的时候啊,的的确确一定要有个善知识引导。我们自己看那个书修的话,你有宿生善根的话,是可以修得起来,那是千真万确。就好像平常我们说:“啊,昨天哪、前天我已经在银行里面积了多少钱了。”今天你早晨醒来的时候,欸!你只要跑到银行去开一张支票,钱就来了。你一个穷小子,你也看见他张开眼睛,跑到银行去开一张支票取钱,你也跑着去,对不起,没有用啊!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这我们要了解的。
【◎ 仅能了解沉掉之义犹非完足,要修定时以正知力,常时伺察沉掉,为起未起。】
单单了解不够,要真的修的时候要有什么?要有“正知力”。他下面加个“力”,所以这个正知,平常我们说懂得了,没有力的。你要如理地修学以外,它不但是正知,那个正知自然有……欸,到那个时候会起来了。否则的话,讲可以、听得满懂,坐在上面的时候一点用场都没有,就是这个原因。你经过了练习以后的话,你会到那个时候,“欸,来了!”其实这个境界我们人人都有欸,哎呀,说啊:“这个世间的苦都是贪瞋痴,不要贪哪!”啊,人人会讲,但是到了那个时候啊,一点都用不上!我们也说不要执着,欸!但(p15)是到那个时候执着得要命哪,乃至于根本不晓得自己在那个里边欸!所以这个概念我们务必要知道。你有了这个东西以后,然后呢正修的时候,时时去“伺察”,那个伺察是很细致的哦,很细致地观察它起了没有起。
【生此正知之方便因,】
那么能够有了这个正知,了解了随时可以提醒、对治、改善。那么怎么样才能够生起这个正知呢?生起这个正知的原因啊,说
【谓不忘所缘之修正念法,及正念坚固之中常时侦察,心散未散,任持其心。】
那个修正知的方法有两个:第一个呢,要使得自己不忘失所缘的正念,这第一个;第二个呢,在正念当中不断地去常常去观察,说本来在正念当中,你观察一下心散跟不散。咦,有人说问:“你已经正念了,你那个脑筋去观察它,它不是会打动你吗?”欸,不怕,不怕。所以这个《广论》上面有很详细的说明,就像平常啊,比如说我们正在注意集中心力看书的时候。我们看的时候啊,你随时看的时候,在那个心力很强的心力,在看书的过程当中,这个心力没有缓散的时候,你眼睛可以随便地什么,放轻松了瞟一下外头。这个对你看书并不影响,可是外面的境况你注意到了,对不对?
(p16)同样地一样,当你学定的时候,那个定还没散。在那个正念维持的时候,你那个心看一下,说那个念还在不在,不要跟着那个念走掉,这个就是正知,这非常重要的一样东西!你平常经常练习惯了以后啊,它这个时候养成习惯了,它随时这个心,这个正知力就冒出来一下、冒出来一下。因为它冒出来,冒出来有了这个正知,才能够观察你这个正念在不在。如果不在,它随时会提醒你,如果在,它自己又回复。如果你没有这个力量的话,你已经啊那个正念不晓得跑到哪里去,它根本不知道。然后呢在那个地方刚开始的时候“缓”,到后来慢慢地“沉”,到后来呢睡,到后来呢不晓得成什么样了。啊!他然后睡了三个钟头,“哎,坐一下真舒服啊!”就是这个样。有太多的人,这千真万确的事实啊!所以我们往往自己在错误的教授当中不知道,嗯!坐了以后自己觉得心还满宁静。当然你睡完了起来了以后,早晨也满宁静嘛,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嘛!
这个一点哪,所以我们这没有善知识的教授,或者是没有完整教授啊,唉!自己……实在这里瞎摸啊,这是一个最大的损失,最大的损失!但愿大家看了这个论以后,快一点的,快一点醒过来;慢一点嘛,至少有一个标准摆在那里,然后再去撞吧!那撞到什么时候,他已经有了一个东西,想想:“哎呀,对呀!我不妨回过头来找找。”那个时候你还来得及。如果你没有这个完整的教授啊,那你撞得不晓得撞到哪里去了,你越撞越远。所(p17)以这个经上面告诉我们,就是说好马呀,见到那个鞭影一动,欸,它马上!这是好马;然后呢,那个普通一般的马的话,那个鞭碰到身上了,它就来了;这个悷马已经打得鞭出血来,它还、还、还,还是不行!总之一句话,说来说去受用还是我们,受用还是我们。在这个地方,正是我们要注意一下的地方。
【《入行论》云:“住念护意门,尔时生正知。”】
喏,就告诉我们怎么样保护?
【又说第二因云:】
第二个因就是伺察。第一个因就是不忘念,这样。然后呢第二因,就是在正念当中,不断地去常常去观察一下。怎么说呢?
【“数数审观察,身心诸分位,总应知彼彼,即护正知相。”】
就是说你不断地去观察,观察那个“身心的分位”,换句话说,这个现在的那个状态。这个“分位”就是细致的各种相状,你应该晓得所有的那些相状,它是对呀、是错啊,那个就是修正知的一个方法,那个修正知的行相也是这样。
(p18)【沉掉之因,论说共因谓不护根门,食不知量,不修初夜后夜觉寤瑜伽,不正知住。】
这个沉掉的两个原因,论上面告诉我们,有四样东西,这个四样东西,就是前面本论道前基础一开头的时候说的四种资粮。喏,现在派上用场,看见没有,这个四种资粮,正式修行的时候,从一开头的戒,尤其到定慧,那是绝不可少的。你能够把这个四种资粮真正的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话,那绝对没问题,你要学戒,戒一定持得清净,因为这个清净了,再说四种资粮也熟练了,要得定的话,那是的的确确是囊中探物。从这个地方,我们又可以记一记,为什么祖师们告诉我们这个话,“低处修时高处到,慢慢修时快快到。”你基础建稳了,后面是必定有,好高骛远是必定自己损害自己。当然另外一种自己心里的退弱的话,那更不谈。
【沉没别因】
那么特别的是什么?
【谓重睡眠,】
有很多人哪,这个“重睡眠”有两个哦:有一个呢就是惛沉特别重,有很多人呢特别(p19)爱多睡觉。所以真正修行的时候,多睡实在不是一件好事情,有很多人养成功了习惯了,那个非常坏!不过要说明哦,如果这个病体很虚弱的话,那是没办法可想的事情。所以真正学定哪,的的确确一定是要年轻力壮的时候,身强力壮,它有种种的原因在。我们千万不要看学定,好像,哎呀,慢慢的呀,好像坐在那儿很轻松啊!所以有很多人说:“哎哟,现在要忙一些事情啊!然后呢等我儿子嘛媳妇娶了;然后呢女儿嘛嫁了,配人家;赚了钱,银行积了一笔钱;造了一个房子住在那个地方;老了修行、修行。”这一点用场都没有,这是必须年轻力壮的时候。所以年轻的时候,如果说混身是病都没有用,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所以从这个地方,你们必定要事先好好地认识,要趁那个暇满的人身。所以说真正年纪到了大了,的的确确的,六个字已经足足有余。不过呢念法是什么?这个心力我们要了解哦,因为无始生死相续,尽管念是只念六个字,心力还是要以什么?以最高的心力!那这样的话,你下一生自然而然,到了极乐世界去很快上去,万一不去的话,下一生一定从头开始很快,这是随便一提。这个所谓关于“重睡眠”的这个内涵。
【心于所缘力太缓放,止观不均偏修寂止,心相黑闇,不乐缘境。】
(p20)这个是沉没的特别的原因。关于这个里边,心所修“力太缓放”,关于这种事情都不能等到你临修的时候,那时候没有用哦!这是为什么平常的时候啊,我跟大家常常建议,你不要看一个小地方哦,你觉得很多小地方是马马虎虎、懒懒瘫瘫,养成功了习惯的话,到那个时候就是这来了。就是你这么这个心里面,唉呀,就这么轻轻松松。所以你一开头的时候,的的确确别以为现在做了吃亏了,你做了,你做的业就是你占的便宜,别人是一点抢不走,这千真万确!所以哪怕做一点很小的事情,我在这地方当了香灯,擦桌子,拿起精神来干!跑到厨房里,拿起精神来干。别以为别人看不见,这个偷一点懒,对不起,偷一点懒,对你一点都没有用场。你处处地方偷懒,然后你学打坐的时候,那个习气跑得来了,喔,眼睛一闭,就呼呼大睡。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处处地方。就算我们身体不好的时候,心里面一定要为什么提起来的真正的原因,现在你们了解了没有?
所以学定的一定前面是什么?戒上面开始。戒一定不在形相上面;不是不在形相上面,戒的重点一定在正知见上面,然后呢这个正知见用在事相上头,那个事相就是形相,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所以到了这个情况之下的话,你做,前面这是一切戒,现在我们做一切的常住的事情,也可以说净治我们的罪障,就是我们以前的这个习性都改掉。平常我们做的事情,总觉得:唉呀,好想偷偷懒。你心里面这种想法、这个习性,要想学定的话一(p21)无是处,了解吗?
所以这个心力的太缓哪,等到你临时坐的时候,你怎么提也提不起来。我想大家凡是稍有一点经验的人都晓得:啊,叫你去,尽管你想你要很用功地去拜,但是呢拜了半天哪,你就是个提不起来,为什么?就平常你养成功了习惯了,在这种习性、业习性之下,这种业因之下,你怎么可以感得这个果嘛!这很清楚、很明白啊!所以这“止观不均”等等,那么“偏修”那一方面,还有因为你偏这个“寂”,所以那个心啊“黑闇”。注意哦!这地方每一个地方就告诉我们,以及“不乐缘境”,这样。